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社区新闻
返回列表
平阴县孝直镇,西依九峪之岗,东临汇水之流。天地形胜,毓秀钟灵。千年古村,昔为翔鸾之乡;百世名镇,今称和圣故里。越唐宋、历明清、经民国,至当代而昌荣。近年来,孝直镇深入贯彻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挖掘本土文化、创新宣传手段、注重实践转化等多维度努力,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孝直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一、以学筑基,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孝直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建立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各村党支部、村民小组为依托的多层次理论学习体系。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举办专题学习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确保决策层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各党支部、村民小组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如“党员读书会”、“理论宣讲进万家”等,让党的理论之声传遍每一个角落。此外,孝直镇积极探索“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比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红色足迹寻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前往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注重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通过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青雁论坛、年轻干部上讲台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以史为鉴,挖掘本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
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之基。它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塑造着我们的身份认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历史的延续,更关乎未来的希望。孝直镇历史悠久,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孝直镇方志馆、孝直村和孝博物馆、中联村耕读博物馆内充满年代感的藏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野场村抗日民主政府、平安寨八路军六支队遗址、柳滩村董宪勋纪念馆传承着红色血脉。“和孝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加古通非遗表演”展现着孝直镇独特的魅力。种种文化的滋生与发展,都为孝直镇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孝直镇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风细雨”、“汇河两岸,农韵新风”、“和风里”等品牌如雨后春笋竞相迸发,不断提升着孝直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还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节娶亲等方式,丰富文化品牌的内涵和外延,让孝直镇的文化资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以新带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宣传手段至关重要。孝直镇积极探索“互联网+宣传思想文化”的新模式,通过创新宣传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乡村广播等新媒体工具,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通过定期发布新闻资讯、政策解读、文化活动等内容,让群众及时了解镇情民意、政策法规和文化活动信息。同时,还通过互动留言、在线问答等方式,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孝直镇积极与上级媒体、兄弟乡镇和社会各界建立宣传合作关系,加强对外宣传交流。通过邀请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参加各类宣传活动、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展示孝直镇的发展成果和良好形象。同时,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旅游推广等,提升孝直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以学促干,注重实践转化,推动文明创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孝直镇注重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通过加强文明创建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文明进步。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广垃圾分类等措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注重保护和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打造绿色生态乡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新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推广红白理事会制度等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加强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的引导和规范,减少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现象的发生。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在文明创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等服务。同时,还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思想文化土壤肥沃,新时代文明之花怒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孝直镇将矢志不移深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谱写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