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社区新闻

返回列表
平阴县孝直镇 和孝史话 | 岱西桥
时间:2025-05-13

平阴县孝直镇  和孝史话 | 岱西桥

平阴县孝直镇赵桥村,古时曾叫岱西村。村里有座桥叫岱西桥,此桥贯通南北,古朴壮观,石栏雕楹。

 

因该桥处在又名岱岳的泰山以西,所以,此桥古人曾命名为“岱西桥”,此桥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人们传说先有岱西村,后有“岱西桥”。何年何月由谁将岱西村改名为赵家桥村,“岱西桥”改名为赵家桥,也无从知晓。村庄更名的原因,也许将成为历史永远的谜团。然而,这村桥更名,曾让赵桥村在历史上引发过一桩县衙的诉讼案件。

 

据《重立岱西桥碑记》记载,在大清道光二十六年这一年,赵家桥村的张赵两姓因桥边林地及树木发生纠纷。传说,赵家人辩解此桥叫赵家桥、桥周围的林地及树木应归赵姓,不然,这桥怎么叫赵家桥而不叫张家桥李家桥什么的,接着就组织人杀树。张姓的人就阻止,因为,张姓从桥旁的草丛里找到三截断碑,碑上镌刻着“岱西桥”仨字,因此,张姓说此桥是“岱西桥”,而不是赵家桥,张姓的房子离桥和林地靠得近,桥周围的林地及树木应归张姓,不应该归赵姓所有。一方要杀树,一方就阻挡杀树,双方互不相让,简直是剑拔弩张。最后,双方把官司打到平阴县衙,当时,敕授文林郎知平阴县事中山张公张朴调查审理此案。经查确认,赵姓以庄名赵家桥遂疑桥为赵家所有,而争桥边之地与树,没有足够的证据,属因疑致误。张姓从桥边草丛里找到三截“岱西桥”断碑,属历史文物发现,争桥林地及树木应归张姓所有,也有足够证据。平息两姓争端,避免大的冲突,地量,查清木基础上,将桥地及树为有,即将桥权及桥桥沟林权全部充公,因此岱西桥称为官桥,沟称官沟,林地称官林。最后赵张两家谁也没打赢官司,吃了不少苦头,两败俱伤。张公张朴又令在柳旁立碑一通,即《重立岱西桥碑记》,告诫后人说,失一桥址是小事,而遗留后患造成百姓之间纠纷冲突是大事。后来,人们说张公张朴断案公正,既保留了“岱西桥”的美名,又平息了张赵两姓因疑生误、因桥生误的纠纷,避免了暴力冲突,在当时当地传为佳话。近二百年来,传说这桩案件一直对当地群众起着警示作用。邻里之间崇尚和睦相处,谦让有加。因此,岱西桥成了赵桥村人民群众和睦相处的象征,人们更加爱护它。但不幸该桥在文革期间又遭受劫难,桥栏受损,至今没有修缮。该桥有五拱,四个桥墩,每个桥墩九十个立柱,全桥共三百六十个立柱,象征一年天天事事畅通无阻。桥栏二十四颗桃头,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节节风调雨顺,物华年丰。此桥实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观之实属远近罕见,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