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返回列表
济南市社区教育中心校优秀学校展示——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学校
时间:2020-09-25

       根据《关于印发<济南市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校达标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济教办[2020]5号)要求,经过制定社区教育中心校建设标准、印发社区教育中心校达标验收工作方案、区县初审、市教育局检查复核几个阶段的评审,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学校被评为优秀等次,现将中心校情况展示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为开展好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南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社区教育中心校区为载体,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充实队伍建设,丰富教育形式,促进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为社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街道全面加快赶超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  加强组织管理,完善教育机制

1、组织健全促推动。为强化中心学校建设,健全社区教育工作体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社区教育学校建设纳入长远规划,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于2013年建成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作为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教育中心校区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为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组织管理基础。

2、两级体系促发展。南村街道社区教育始终按照“领导重视、分工明确、措施扎实、保障到位、整体推进、实效明显”的工作方针,通过“中心学校-市民学校”两级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大对社区教育体系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街道对社区教育发展的统筹能力,大力整合、科学规划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社区教育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3、资源整合促完善。以推行区域化党建为契机,将辖区内的城建集团、长途汽车总站、莱商银行、济南师范附属小学、天桥区实验小学、泉星小学等多家单位纳入社区教育共建计划,探索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社区教育新形式,丰富中心学校及市民学校办学内容,拓宽社区教育办学手段。为社区群众带来科学理财、预防金融诈骗、低碳环保、安全出行、工艺美术等知识讲座和作品展示活动。

二、  完善平台建设,丰富教育载体

随着近几年的积累,南村街道中心学校由三个场所组成,囊括了泉学e站网络学习中心、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舞蹈排练厅及体育锻炼器材、学习培训功能室等多种服务场所。自西片区三个社区合署办公之后,指定了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对中心学校的软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街道从方便居民就近参加学习出发,完善“实体+网络”学习教育平台,社区“15分钟”社教圈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网络逐步完善。

1、依托连心家园党群中心。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部分功能室,丰富和完善社区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大学、社区家长学校等的课程设置,方便居民就近开展学习教育,形成处处可学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

2、健全“泉学e站”网络学习中心体系。为全面提升社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街道紧跟“互联网+社区教育”步伐,充分利用好 “泉学e站”网络学习中心、泉城学习网、天桥区社区教育网等网络平台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指定专人进行平台管理,及时刷卡学习、积极上传学习新闻。

3、建设学习型社团。以朝霞艺术团、草根艺术社、“义工奶奶”等50余支社区社团为基础,利用好社区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资源,开展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公益志愿、社区便民、法律咨询、课外辅导、志愿护学等多个社区教育项目,本着“一人学习、多人受益,多人学习、社团提升”的原则,广泛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社团成员的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学习型社区建设成果更加显著。

三、  加强骨干及队伍培育,扩大社区教育辐射面

街道及社区加大人才挖掘及培养力度,探索“骨干+志愿者”的培养模式,通过骨干的“传、帮、带”,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实现社区文化建设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目标。

1、挖掘和培养骨干资源。建立南村文化艺术人才库,杜根发、黑松江、杨永鼐、张祚云、刘芝兰、李延玲、马呈香等志愿者骨干常年活跃在社区,成为优秀的社区教育骨干。朝霞艺术团负责人杜根发作为社区教育骨干代表,精通节目编排、服装制作、文学作品创作等,其作品百余件已经编印成《杜根发作品集》,多数作品也已经编排成表演作品,多次在市、区、街道、社区等表演中获奖,先后被评为济南市道德模范、济南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天桥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全国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此外南村街道还先后推选出黑松江、张祚云、马呈香等“泉城学习之星”10余人。

2、壮大和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自2004年街道成立朝霞艺术团开始,在街道中心校区的带领下,街道志愿者队伍迅速发展,截止目前数量已经超过50支,服务内容涉及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公益志愿、社区便民、法律咨询、课外辅导、志愿护学等多个方面。为提升管理水平、拓展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渠道,2015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中心下设社会组织联合会,对志愿者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截止目前,50余个社会组织共策划活动项目近百个,开展各类教育学习活动超过两百次,惠及老幼病残等各类群众一万余人次。

四、  突出街道特色亮点,建设社区教育品牌

1、突出特色亮点,“一社区一品牌”学教体系日渐完善。在中心校区的指导下,各社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成了凸显社区特色、贴近居民需求的市民学校学习教育品牌,各社区在丰富社区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彩活动。泉星社区市民学校的“泉馨全意”志愿服务与驻地单位消防救援支队济洛路中队、泉星小学、泉星婴幼园,利用元宵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我们的节日,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绿地社区依托“红十字博爱社区”,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凝聚社区精神、塑造社区文化、形成社区品牌。西区联合党委市民学校依托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系列活动,结合“三节一会、三送一赠”特色,举办第七届邻里节、录制《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第二届广场舞展演及邻里千家宴活动,通过活动展示社区教育成果、巩固教育成效、提升社区教育凝聚力,同时在活动中加强对居民潜移默化的教育。

2、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发挥党建共建资源优势,利用辖区社区组织、驻地单位等资源,推动党建带社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社会影响最大化。如与辖区快乐一家社会组织合作,推出“七色花成长部落”,包含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读书活动、体验教育、成长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通过读书会、安全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实地探索等方式,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北区社区党总支把多彩假期兴趣班作为“找需求、挖人才、聚人气、拢人心”党建工作的开端,在寒暑假开展英语班、沙盘讲故事、篮球班、绘画班、书法班等兴趣课程,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度过假期生活。此外,还广泛挖掘社区有特长的文化艺术人才,到社区开展授课,如现已形成规模的摄影、国画、葫芦烙画、剪纸、书法、声乐、葫芦丝等,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形成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年教育格局。

3、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品牌质量。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市民学校建设,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培训与再培训功能,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大力开展了形式不一的教育培训,如“燃气安全讲座”、健康教育讲座、消防安全讲座等,以贴近群众实际生活为主的内容,使学员易学易懂,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组织居民积极加入太极拳练习班、开展网格运动会等健身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给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缓解压力,街道成立“北社区党委杨磊心理健康工作室”,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家庭  健康  快乐”为主题,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大家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4、加强价值培育,打造文化品牌。发动有文体特长、有活动热情、有组织能力的居民骨干,以朝霞艺术团等社区文体队伍为依托,定期举办文化主题增强凝聚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5·15家庭日”社区艺术节、邻里节等活动,举办“社区最美家庭、社区榜样”评选,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在社区营造向身边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

今后的工作中,街道中心校区将继续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建设体系,强化优势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居民学习参与率和满意度,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丰硕成果,不断提升南村发展软实力,为加快全面赶超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凝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